网站通知

关于学校受理广州市科创委2016年广州市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申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8-04    浏览:68

 

各二级单位:

  接广州市科创委通知(穗科创字〔2015169号),2016年广州市软科学研究专项重点支持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相关法规、政策、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为广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提供科学对策建议。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经费支持方式、申报内容及要求

  2016年广州市软科学研究专项设20个项目,每项定额补助15万元,采取前期资助方式。项目承担单位须接受项目提出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在立项后1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各单位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专业优势,选择申报承担下列项目课题研究:

  ()广州市推进科研机构深化改革与建设发展政策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针对广州地区科研机构相关情况展开深入调研,摸清各类科研机构的底数和发展现状,了解掌握各类科研机构深化改革与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需求。对国内部分先进城市推进科研机构深化改革与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对现有各级相关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研究提出适合广州特点,推进各类科研机构深化改革与建设发展的政策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地区科研机构深化改革与建设发展研究报告》,起草《广州市推进科研机构深化改革与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初稿。

  ()广州市科技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和调查评价制度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对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及国内部分在科技创新方面较为突出的地区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逐条分解、归类,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基础数据库模型,便于对特定政策的相关性、约束性、有效性、突破点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广州市现行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协调审查和调查评价,探索研究开展创新政策协调审查和调查评价的组织方法、工作流程、审查依据、评价标准、常态化机制等具体措施并形成工作方案。

  预期成果: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基础数据库模型;完成《广州市科技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和调查评价制度研究报告》,起草《广州市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和调查评价制度工作方案》初稿。

  ()广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共享机制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整合力度,构建网络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体系,研究建立广州市重大创新平台共享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平台资源进行统计发布;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和监督有关机构履行开放共享义务,提高共享服务水平。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共享机制研究报告》,起草《广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共享实施办法》初稿。

  ()广州市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围绕推进广州高新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研究探索广州以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提出利于加速科技创新和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政策建设思路和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广州市科技园区统筹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结合以广州为主体,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进一步凝聚创新主体,整合创新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管理,享受统一政策服务,形成发展合力;突出广州产业、文化、市场等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提出对策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科技园区统筹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报告》。

  ()广州市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对比广州与国内其他创新活动活跃的城市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找出广州的优势和短板。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支持高风险、探索性、前瞻性研究;引导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和金融手段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减少束缚、健全配套,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意识,打造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社会氛围等多个方面,研究提出广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的具体路径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研究报告》

  ()英国技术创新模式在广州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纵向分析英国技术创新模式,详细介绍1-2个英国技术创新中心的运营机制和运作模式,政府的投入和相关政策制定,及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大学等的角色关系,分析其有效性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横向比较两地区域、政策、市场、文化环境差异,研究如何引入和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符合广州实际的创新模式,并探讨其定位、作用和风险,围绕如何整合广州现有创新资源,建立科学的运行模式、形成相关成员的利益纽带、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等问题提出广州引入先进技术创新模式的方案和政策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英国技术创新模式在广州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起草1-2个《广州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试点方案》。

  ()新常态经济时期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与激励机制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对国内创新产业和企业创新活跃区域开展科技创新情况调研,分析其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机构、评估管理体系,产学研合作模式,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以及保障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经济利益激励机制、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就经济新常态下,就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提出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新常态经济时期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与激励机制研究报告》。

  ()广州科学馆运营模式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对国内部分特点突出、发展较好省市科学馆的运营现状和基础进行调研,根据广州科学馆的功能定位,探讨构建既能充分体现服务公众的公益性要求,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能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拓展多方面资金来源的运营管理模式,设计一条促进广州科学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科学馆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广州市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国内外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有益经验和发展趋势,科学提出我市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方向、思路和模型,研究建立我市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提出构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我市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报告》,发表相关论文2篇。

  (十一)编制《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围绕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任务,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发展调研成果,进一步分析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发展形势与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今后5(2016-2020)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提出一批支撑性、牵动性较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大工程,并提出计划期间主要任务、具体行动步骤和年度计划建议,整合力量,促进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广州市生物与健康支柱产业,带动区域建设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广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初稿。

  (十二)推动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来穗共建研发平台的路径对策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跟踪借鉴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一批国际一流大学与我省高校共建研发平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探索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发优势、人才优势与我市的资本优势、市场优势,构建开放、共赢、高效的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的科技研发服务平台体系。总结吸引国际一流高校来穗合作的成功经验,围绕集聚各种社会资源,建立符合国际化发展和本土化运作要求的体制机制、合作分配模式、考核激励和评估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等,提出引进共建科技研发服务平台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推动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来穗共建研发平台的路径对策研究报告》。

  (十三)广州市科研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托现有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科研管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设计和政策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如何规范科研管理工作中相关各方信用行为,建立对各方的信用评价指标,重点是评审专家、项目承担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等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利用外部信用报告,开展信用评价和记录,建立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行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政府科技资源分配的公正性、有效性。

  预期成果:完成《科研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科研管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设计》、《科研管理诚信体系建设政策建议》,起草《科研诚信体系管理办法》初稿。

  (十四)广州地区校地协同创新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研究。

  提出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研究方向:围绕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从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的视角出发,结合广州市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践,研究专业领域协同创新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路径规划,提出管理办法和支持措施的政策建议,为广州地区校地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总结分析专业领域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提升广州市在推动协同创新工作方面的综合影响力。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地区校地协同创新中心管理运行机制研究报告》、《广州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各专业技术领域协同创新中心管理运行模式研究分析报告》,发表相关论文或专著2篇以上。

  (十五)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研究。

  提出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研究方向:系统分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摸查广州市创新资源,研究广州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依托的理论支撑、实践基础,提出“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思路、措施建议及监测评估体系。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研究报告》。

  (十六)广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研究。

  提出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研究方向:分析国家创业投资发展政策思路,研究国内外创业投资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广州市创业投资现有发展基础、存在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广州市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目标、措施。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十七)广州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实现路径研究。

  提出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研究方向:围绕广州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着重研究广州市知识产权的现状,借鉴其它城市、地区、国家为实现知识产权定位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分析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的优势及不足,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具体措施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实现路径研究报告》。

  (十八)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对策研究。

  提出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研究方向:围绕“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建设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广州市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借鉴其它城市、地区、国家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采取的具体举措,分析广州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势及不足,为“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基地”建设提供重点建设方向和具体建设政策。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对策研究报告》。

  (十九)广州市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提出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研究方向:从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广州市工业设计行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预期成果:完成《广州市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

  (二十)推进广州汽车服务业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提出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研究方向:围绕汽车产业链条,深入分析广州汽车服务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并对如何加快汽车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提出实施意见和政策建议。

  预期成果:完成《推进广州汽车服务业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报告》。

  二、注意事项

  申报单位只能选择本专项所列项目课题进行申报,不得自行命题,亦不能改变研究方向或降低预期成果要求。

  三、申报条件

  ()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广州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软科学研究能力的单位,具备一支能胜任研究任务、学科结构和人员组成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每所高等院校申报项目合计不超过5(其中,下属每个学院或独立法人单位不超过2);其他每个独立法人单位申报项目不超过2项。

  ()承担广州市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但逾期未结题的单位(承担单位是高等院校的,指其下属学院或独立法人单位)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

  ()附件《关于发布2016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的通知》(穗科创字〔201552)第二条明确的其他总体申报要求。

  四、申报流程及有关要求

  ()所有项目须通过广州市科技计划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http://www.gzsi.gov.cn/login.html)

  ()本专项在专家网络评审阶段,每个项目由5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其中技术专家4名、管理专家1名。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以专家的平均分作为拟立项项目排序的依据。

  ()其他申报要求、申报流程和注意事项参照《关于发布2016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的通知》第三、五、六、七、八条规定。

  五、申报时间与受理地点

  ()网上申报及推荐时间。

  1.网上申报截止时间。

  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5813日下午17时。请项目申报单位尽早上网提交申报书,避免集中在申报截止日临近前提交,并注意提醒组织单位及时推荐。

  2.网上推荐截止时间。

  组织单位网上推荐截止时间统一为2015815日下午17时。逾期不再受理。

  网上申报系统技术支持电话:83491531

  ()纸质申报材料报送时间。

  纸质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15817日下午17时。

  ()申报材料受理地点。

学校受理点: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行政楼320

联系人:彭老师

电话:37103058

广州市科创委受理点: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发展部。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下塘西路37号一楼。

  联系人:郑国雄、谢梁。

  联系电话:8357189783491780

  六、联系方式

  对申报要求或申报材料有疑问,请致电政策法规处联系人:朱海陵、莫小玲;联系电话:8312412983124029

  附件:关于发布2016年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第一批)的通知

                             广州医科大学科研处
                              201584





相关信息:
关于学校受理2015年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预通知
关于征集2016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建议的通知
关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知识产权调查的通知
关于学校受理省中医药科研课题检查验收的通知




 
 

©1958-广州医科大学
学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邮编:5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