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通知

附一院妇产科王薇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宫颈癌外泌体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研究成果

编辑:刘妍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337

914日,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王薇教授团队关于宫颈癌转移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转化的最新研究成果“Exosome-derived miR-142-5p remodels lymphatic vessels and induces IDO to promote immune privilege in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刊于国际权威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Q1IF:10.717)。

免疫治疗临床疗效与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并受到肿瘤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间动态相互作用影响。该研究发现,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高水平的miR-142-5p与肿瘤相关淋巴管中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miR-142-5p通过CSCC分泌的外泌体转运到LECs,从而通过上调淋巴管IDO表达来耗尽CD8+ T细胞,而IDO抑制剂可消除这一作用。机制上,miR-142-5p直接下调淋巴管中富含AT的相互作用结构域2ARID2)的表达,抑制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募集到干扰素(IFN的启动子,增强IFN-γ的转录,从而导致IDO活性升高。此外,血清外泌体的miR-142-5p水平升高和IDO活性增强与CSCC的进展呈正相关。总之,CSCC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作为媒介将miR-142-5p传递到LECs中,并通过ARID2-DNMT1-IFN-γ信号通路诱导IDO表达,从而抑制和耗尽CD8+ T细胞。该成果揭示了淋巴管内皮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可能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宫颈癌转移的潜在新靶点。

外泌体作为液态活检的创新靶点,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应用潜力。王薇教授团队深入开展外泌体促进宫颈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宫颈癌外泌体液态活检技术和加速研究成果临床转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图/ 附属第一医院)


 
 

©1958-广州医科大学
学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番禺校区),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越秀校区)    邮编:511436